2016年中国建筑部品行业十大新闻
导 读 2016年中国建筑部品十大新闻:1.政治局定调2017年房地产;2.全国“两会”聚焦绿色建材;3.建材业加快 供给侧改革;4. 装配式建筑提上国家层面;5.两材合并组建 “建材航母”;6.建材产能 合作联盟成立;7.首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8.智能家居亟待整合;9.建筑防水打击 “非标”活动;10.800亿设建材产业发展基金。
2016年中国建筑部品十大新闻:1.政治局定调2017年房地产;2.全国“两会”聚焦绿色建材;3.建材业加快 供给侧改革;4. 装配式建筑提上国家层面;5.两材合并组建 “建材航母”;6.建材产能 合作联盟成立;7.首批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8.智能家居亟待整合;9.建筑防水打击 “非标”活动;10.800亿设建材产业发展基金。
1 政治局定调2017年房地产
2016年12月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符合国情”本质上就是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把房价稳定在老百姓买得起、住得上的这个基本点、出发点上。符合“市场规律”,是基于政策稳定性的要求。房地产要想健康稳定发展,不能只有权宜之计,而没有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下一步,房地产发展将纳入民生工作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当中,肩负起为老百姓提供买得起、住得上的“好房子”的责任。
2 全国“两会”聚焦绿色建材
今年全国“两会”又一次将绿色建材变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的观点可能代表了很多代表和委员的想法:“积极推广绿色建材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绿色建材在示范方面,可以放大出更多的绿色效应”。代表和委员认为,虽然绿色建材被“两会”热议,但更多只停留在思路上,还没有具体措施跟进,建议国家尽快拿出干货,使绿色建材结合供给侧改革抓紧出台具体政策。此外,对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全行业无疑达成了共识:一是绿色建材只停留在理念上的宣传,还没完全得到消费者认可;二是标准化建设有推进,但监督落实不够,导致绿色建材在产业链、集成化方面难以产生实际效果;三是绿色理念未能在前期设计中体现出来,影响了实际施工和产业链全链条的跟进。
3 建材业加快 供给侧改革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6〕34号”下发了《关于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34号文的指导思想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在供给侧截长补短,压减过剩产能,有序推进联合重组,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扩大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推动我国建材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按照34号文要求,我国建材业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再压减一批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量排名前1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达60%左右;建材产品深加工水平和绿色建材产品比重稳步提高,质量水平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效益好转,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销售利润率接近工业平均水平,全行业利润总额实现正增长。34号文既是我国建材业的顶层设计,也是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
4 装配式建筑 提上国家层面
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并下发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相对于现在仍在施工中占主流的现浇建筑来说,就是把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后再运到工地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避免产生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二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发展装配式建筑可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深度。四是催生一些新产业,使经济发展产生新动能,特别是发展钢结构,对当前过剩的钢产能有一定的作用。《指导意见》还围绕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八项任务,其中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5 两材合并组建 “建材航母”
2016年8月26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重组大会,我国建材业目前规模、资产、人才集中的超大型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就此诞生。虽然新集团的名称只有寥寥之改,但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建材业开启了大企业的重组模式,同时也预示着全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加快步伐、迈入新阶段。原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出任新的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原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江出任新的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两材”重组后,新公司营收将超过30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5500亿元,水泥工程余热发电市场将巩固全球第一的位置;水泥、商品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产业将跃升全球第一。
6 建材产能 合作联盟成立
为推进中国建材企业走向市场、扩大建材行业产能合作,中国建材联合会牵头成立了中国建材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该联盟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联盟,同时又是未来国家发改委组建的产能合作联盟的一个子系统。联盟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我国建材行业设计、施工、产能、装备、技术、投资“走出去”发展。未来,中国建材业将进一步拓展合作新模式,挖掘市场新需求,形成化合作新框架,使中国建材业成为全球贸易和产能合作阵容的新成员。截至2016年8月,中国建材企业在境外投资签约、在建、建成项目33个,涉及18家建材企业,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金额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0亿元,形成了良好开局。同时,以绿色建材、新型建材为代表的建材业主流产业,已通过远大住工、北新建材等住宅产业化企业的产品出口,形成了建材业与其他配套行业“同船出海”的可喜局面。
7 首批绿色建材 评价标识发布
2016年5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三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和第一批获得三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的企业产品。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是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对评价标识的范围、原则和标准、评价程序和方法等做出了严格规定:申请从事三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机构,经所在地省级部门向两部委备案;申请从事各地一、二星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的机构,向当地省级部门备案。建材生产企业可自愿申请参加评价,评价标识在全国通用。评价机构依据技术导则对申请评价的建材产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资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等环境影响以及性能、安全、便利、可循环等指标。我国启动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以来,共有32家企业45个产品获得首批三绿色建材评价标识,标志着我国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取得了良好开端。
8 智能家居 亟待整合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已成为各大巨头竞相争夺的主战场,但目前智能家居仍没得到真正普及。智能家居产品的高售价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智能家居产品鱼龙混杂,其功能大多有噱头之嫌。智能家居所携带的复杂功能也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真正需求,而更多是为了消费,给产品披上的一件漂亮外衣。为此,苹果推出的iOS10体系,试图通过资源整合,提高用户管理智能家居的效率。谷歌也建立Brillo操作系统,使用户在谷歌应用上对物联网设备统一管理。分析认为,智能家居要想大发展、快发展,须采取更大范围、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孵化出具有连接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并整合多方位、多层次的资源,避免各自为阵、分散发展,共同在渠道营销上探索,推动智能家居在普及。否则智能家居仍难摆脱“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9 建筑防水打击 “非标”活动
2016年,在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万里行”活动的带动影响下,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在质量提升方面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是遏制获证企业生产“非标”、“低标”产品的违法行为,继续加大打击无证生产和假冒伪劣力度。其次,推动中小建材企业的质量提升。中小建材企业质量问题较多,对行业质量影响较大。再其次,是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立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引导企业走提质增效和精、专、新、特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其向专业配套和系统服务商转型。,建筑防水企业一边打击“非标”和“低标”活动,一边深入推进质量提升示范企业评选活动,通过培育一批质量好、品质优的建材品牌示范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标兵的评选工作,有奖有惩,逐步铲除了建材行业产生“非标”、“低标”产品的土壤。
10 800亿设建材产业发展基金
中国建材集团与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发起设立“中保投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基金”。中国建材产业发展基金是我国首支直接投向建材产业的保险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800亿元人民币,期限10年,首期100亿元资金于2016年底前到位,将有效推动我国建材业的产业整合和补短板、去库存,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等“三新”业务,并开拓科研、资源及金融产业布局。此次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与中国建材集团强强联手,把保险资金引入深化国企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中来,不仅为我国建材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对推动我国建材企业深化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