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海装配建材 - 绿色凝聚未来 !

[ 百年专注 - 让建筑像搭积木般便捷 ]
全国咨询热线:0531-75666177
聚焦联海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海建筑科技资讯 » 行业资讯 » 从供给侧改革看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供给

从供给侧改革看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供给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人气:-发表时间:2016-12-19 10:34【


导 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在新改革的趋势下也必然经受供给侧改革,以满足和支撑国民经济新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需求。这是一场市场革命,与建筑业同生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吸取、领悟“新经”,勇于从自身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出发,适应、满足和市场规律和需求,延长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笔者以为,可从供给方式、供给要素和供给质量上来进行建筑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自去年经济工作会议落幕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热的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和生产率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和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强其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终达到“以供扩需、供需同步”,实现市场出清。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的支柱产业,在新改革的趋势下也必然经受供给侧改革,以满足和支撑国民经济新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需求。这是一场市场革命,与建筑业同生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吸取、领悟“新经”,勇于从自身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出发,适应、满足和市场规律和需求,延长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笔者以为,可从供给方式、供给要素和供给质量上来进行建筑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建筑产品的供给方式改革

绝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供给是一种“发包-施工总包-分包”的方式,建筑施工企业赚取微薄的“管理利润”或者称之为“资质利润”,与其承担的风险和赚取的利润远不相匹配。不仅如此,困难的是,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地产业“去库存”、煤炭钢铁业“去产能”等强挤压政策,使得建筑市场竞争炽热化,“总承包”中标的机会和建筑空间越来越狭小、利润奶脂越来越稀薄。另一方面,国家为振兴国民经济,增进社会民生,地发动了一波波建筑革命浪潮,冲来广袤肥沃的建筑发展空间,如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实验等战略。但是,这些建筑基本属于“(准)公共产品”,决定了其供给方式只能是纯公共财政或“公私合营”,而当前国家鉴于“财政杠杆”负面效应和地方财政赤字的恶化,转向普遍采用“公私合营”的供给方式,诸如PPP、回购期延长的BT及股本BT等,这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既是炙手可热的进市之机,但又不得不面临自身产品供给方式的变革。可谓,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水深火热。施工企业应主动适应与满足“公私合营”的需要,变革传统施工建造为金融+施工建造、变革施工总承包为需求全承包,既增强其满足市场需求的竞争能力,又能拓宽产业链价值(利润)来源,更能实现施工企业发展模式上的转型升级,使企业真正适应、把握和建筑市场。

建筑产品的供给要素改革

如果供给方式的改革是面向外部的,那供给要素的改革则是属于自身内部的,供给要素一般有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供给要素改革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素配置的扭曲或效率低下,目的是提高供给效率和效益及降低供给成本。那么,建筑施工企业又该抓好哪些关键供给要素或配置方式呢?一是“快速建造”,提速要素转化生产。市场的本质就是效率,效率就是生命,这一点是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快速建造得到的不仅是工期大量缩短,更是大幅降低和节约了一系列关联的生产要素的成本,诸如劳工成本、组织成本、索赔风险等,更深化了甲乙双方彼此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程度,营造长久良好的合作氛围,赢得市场竞争口碑和新的竞争力。当然,在具体的快速方法上仁者见仁,但基本理念应是“优良团队是基础,精密策划是核心,资源快配是保障,协调作业是关键”。二是绸缪“建筑产业工人”,与行业同步转型升级。建筑业有句行话,得劳务者得“天下”。“十三五”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被国家提上日程,一方面因为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建筑业农民工人锐减,如不提前绸缪,未来“善战作业”的劳务队伍将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建筑业加快升级,培养一批高技能劳动人才、提升建筑工人整体素质与之匹配,是建筑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国家明确提出,施工总包企业应拥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技术工人或独资的施工劳务企业,如此,国家、行业与企业“三方”共建的建筑产业工人建设机制,才是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要素保障。三是善用现代信息科技,提高要素生产效率。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诸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等,直捣企业运营和项目施工的心脏,信息化势不可挡。那么,施工企业如何做好信息化建设呢?一方面,通过移动终端建设,打通企业内网与外网的联通,将信息化连通至项目、工程分部分项、节点操作者,实现实时监控、移动处置的即时化管理、率的网上响应;另一方面,搭建企业云平台,采集分析大数据,使项目运营呈现数字化、具体化,企业通过云平台,更、更地实施项目风险预警、进度管理、资源调配及经济成本分析等,实现要素价值化的分配。未来,项目管理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移动应用、云系统、大数据这五大板块必将成为建筑施工业信息化竞争博弈的主筹码。当然,新时期建筑企业供给要素的变革还有很多方面,诸如建筑工业化、智能建筑、全生态建筑等,唯有供给要素的“变”才能不断适应与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生存与发展。

建筑产品的供给质量保障

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企业遵循市场契约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立于市场的坚强后盾。建筑产品,是一类特殊产品,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安居栖息之地,更是拉紧、拉近人类互联互通、互助互利的桥梁,其使用年限和保质期要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这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必须过硬、,决定了施工企业人必须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崇尚质量成为建筑业的时代精神。如此,施工企业一方面要改进和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锁住每一分部分项工程,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不遮蒙弊病,以一丝不苟、苛求精益的责任信守施工质量的承诺;另一方面,善用、精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使企业供给的产品获得更高的品质认同和品牌形象,捍卫企业的市场“尊严”。同时,由于建筑使用年限较长,施工企业须建立长期的“维修保养”的质保体系,强化企业的“售后服务”意识和水平,使建筑产品不论处在施工建设期、交工验收期亦或是投产使用期,都完全有能力、有责任保证产品的品质,赢得行业界、社会公众和各界的普遍赞誉和真心敬重。


来源: 中国建设报,作者系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相关资讯